农村打听网 | 手机版 | [全国] 切换      附近的消息
高级搜索 标王直达
免费发布信息
 
当前位置: 首页 » 资讯 » 三农信息 » 正文

透过四川实践看美丽乡村建设

放大字体  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:2015-11-27  来源:农村打听网-农民日报  作者:阮蓓  浏览次数:2568
核心提示:美丽乡村是做差异性,不是做统一性。很多地 方追求所谓的村庄的整体性,把全村的房子都刷成一个颜色,实际上是在做费力不讨好的事情。美丽乡村建设绝对不是种点花花草草、安几个路灯那么简单。政府要充分尊重民意,不能替群众决策,不要“越俎代庖”。

透过四川实践看美丽乡村建设

——访农业部美丽乡村创建办公室负责人

  今年是总结“十二五”、谋划“十三五”的关键之年,也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 作出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”战略决策实施十周年。值此承前启后的重要节点,作为第三届四川省农业合作发展大会暨农业博览会重大活动之一,首届中国美丽乡村 (天府)论坛于11月19日在四川成都市开幕,以“面向2020年的美丽乡村建设”为主题,旨在为中国美丽乡村建设凝心、汇智、聚力。作为新农村建设的 “升级版”,美丽乡村的内涵是什么?四川美丽乡村建设有哪些破题之举?为此记者专访了美丽乡村建设国家标准的起草人员之一、农业部美丽乡村创建办公室主 任、中国人民大学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魏玉栋。

  记者:浙江首次提出“美丽乡村”概念,就四川而言,自身的特点在哪?有哪些值得总结和推广的经验?

  魏玉栋:两次来川考察美丽乡村建设,印 象深刻。总体上讲,四川省美丽乡村建设有三个特点:一是建设理念与中央精神契合。“美”就是一种感觉,不同的人审美观不尽相同,但就“美丽乡村”而言, “美”有特定的内涵。什么是美丽乡村?怎样建设?对这些基本问题的认识和回答,决定了实际建设行为的方向。今年6月1日开始实施的《美丽乡村建设指南》国 家标准就给出了“美丽乡村”的定义。2013年年初,农业部在全国启动了美丽乡村创建活动,这是我国第一次在全国层面推进这项工作,随后又启动了全国 1100个乡村的美丽乡村创建试点。具体创建内容可概括为“四美”:产业美、环境美、人文美、生活美。对比一下四川省开展的美丽幸福新村建设就会发现,他 们提出的“业兴、家富、人和、村美”与上述“四美”高度重合。二是建设措施与基层需求契合。我研究过四川省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出台的一些政策措施,发现都很 务实,实际运用效果也很好。譬如他们提出和实施的“小组微生”的做法,认真打造“小规模聚居、组团式布局、微田园风光、生态化建设”的美丽乡村,就很有新意。当我们走进这样的乡村,有很浓重的生活气息,能找回一些童年的记忆。三是建设模式与各地实际契合。四川是一个大省,也是地貌特征最丰富的省,除了没有大海,几乎所有的地貌都能找到,所以它的乡村多样性也是独一无二的,这就需要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因地制宜地去研究、探索不同的创建模式。这次论坛安排的几个参观村落,尽管彼此距离并不远,但差异化程度很高,每个村都有不同的特点和理念,各美其美。我一直在呼吁,美丽乡村是做差异性,不是做统一性。很多地 方追求所谓的村庄的整体性,把全村的房子都刷成一个颜色,实际上是在做费力不讨好的事情。一个村庄的形成有它的规律性和合理性,既不能轻易地把它撤并掉, 也不能破坏它时空的完整,也就是说,上世纪50年代的房子,就该有那个年代的痕迹;新盖的房子,就该有新时代的特色,不要粗暴地把它们的外立面都处理成一 个样。这些方面四川相对做得比较好,这些经验都可以在全国进行推广。

  记者:今年3月中央政治局会议上首次提出“绿色化”概念,这是对十八大提出的“新四化”概念的提升。请问您怎么看待美丽乡村建设和绿色化的关系?这一点四川有值得其他省学习的地方吗?

  魏玉栋:就美丽乡村而言,我的理解,至 少包括三个方面:除了环境的绿色化,更有理念的绿色化和产业的绿色化。理念的绿色化指的就是生态理念,它应该贯穿于美丽乡村建设的各个方面和全过程。我们 提“产业美”,美就美在“绿色化”。当前,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很容易成为社会舆论的焦点,有多方面的原因,不可否认也存在部分地区的部分生产者为追求短期 利益,过量使用农药、化肥等现象,但总体上讲我国农产品是安全的。要从根本上来解决农残超标、效益过低等问题,农业就要实现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,“绿色 化”是一个有效且必经的途径。举个例子,这次在成都市蒲江县看到一个茶园,茶树和松树错落、融合生长,远看是美景,走进是享受,很有特点。他们的技术人员 告诉我,松树、茶叶相生相伴,不但不影响茶叶产量,还能提升茶叶品质。我想,这就是绿色化和美丽乡村的和谐。

  记者:我国不少乡村在经济发展中沦为“空心村”,您觉得四川这样的情况多吗?该如何应对?

  魏玉栋:从全国范围看,确实存在这种现 象。通过对四川的调研,发现土地撂荒较少,空心村不是很严重。从农业部来讲,应对“空心村”有几项措施:一是大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。这项措施在短期内可以 提高农民的职业技能,增加他们的收入;从长远一点来看,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农业后继无人的问题。这几年农业部对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投入一直保持比较大的力 度,每年在全国安排11亿元资金,加上各省每年配套4亿多元,全国每年的总投入也达到了15亿元。二是系统化手段,就是建设美丽乡村,改变农村环境脏乱差、落后贫穷的面貌。如果让农村美起来,再通过产业支撑,让农民收入也多起来,自然能留住人。很多美丽乡村不但把本村的人给留住了,还吸引了外面的人来投 资、观光、休闲,形成了一种非常好的良性发展。在各地的创建实践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。

  记者:在论坛期间,剑桥大学艾伦教授曾说起过他眼中英国美 丽乡村和中国美丽乡村的区别:英国乡村面积广,工业化程度高,居住的多为富人,所以有更多的决策权,同时,乡村是个多功能的综合体,不仅生产庄稼,还有酒 吧、咖啡馆等娱乐场所。您怎么看待这种差别?或者说,发达国家(地区)的美丽乡村建设有什么值得学习的地方?

  魏玉栋:“乡村,让城市人更向往”,无 论是国外还是国内,这都是一种方向。只不过一些发达国家已经走到了这一步,而我们还在路上。我们曾经研究过发达国家、地区的美丽乡村建设,我也曾到过少量 的几个地区考察过他们的乡建情况,有几点值得思考。一是投入问题。以日本和台湾地区为例,在建设之初,他们投入的力度都很大。日本1970年启动造町运动 伊始,就设计推出了一系列的支持措施,包括对农民进行大规模补贴、通过立法保障农民权益以及加强农民组织建设等等。台湾的农村再生计划从2010年开始, 它要解决的“三农”问题其实和大陆很相似,也是农村空心化、农业边缘化、农民老龄化等问题,他们计划用10年时间投入2000亿新台币支持农村再生社区的 建设与发展。二是管理方面,发达国家特别强调乡建过程中的村民自治。我也主张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,要着重培育村民的“三自”:自主、自爱、自立。美丽乡 村建设是以实现乡村的自我发展为目的,因此,绝对不是种点花花草草、安几个路灯那么简单。政府要充分尊重民意,不能替群众决策,不要“越俎代庖”。三是法 治环境。国外乡村建设的法律体系相对比较完备,无论政府还是村民,法治意识都比较强,因此他们的乡村建设做到了处处依法办事。这是我们美丽乡村建设的一块 短板,也是前进的一个目标。

  记者:有人说“东部看浙江,西部看四川”,您认为这两个省的美丽乡村建设看点分别是什么?

  魏玉栋:浙江是美丽乡村发源地之一,起 步早、做得精,又是整省推进,已成为全国的样板;而四川作为西部农业大省,在十年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,也做出了特色和成效,不仅在西部独树一帜, 在全国也很有代表性。两者有区别,也有共性。浙江规划先行,全域整治,全省都是看点;而“小组微生”是四川美丽乡村建设的典型模式,从目前四川各地推广情 况看,无论是平原地区、丘陵地区,还是山区、高原,都比较适宜,“微田园”就是四川新农村建设的一个创新实践。同时,四川提出“建改保”结合,宜建则建, 宜改则改,宜保则保,都是因地制宜的表现。此外,四川属于西部欠发达地区,扶贫攻坚任务重,且地震多发,因此新村建设还具有攻坚性、重建性等特点。两个省 在美丽乡村建设中也有一些共同点,都尊重自然、融合产业、留住乡愁、统筹城乡,这些既是亮点,也是看点。今年四川省提出实施扶贫解困、产业提升、旧村改 造、环境整治、文化传承的幸福美丽新村“五大行动”,理念先进,措施得力,我对此很有信心。
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
 
 
[ 资讯搜索 ]  [ ]  [ 告诉好友 ]  [ 打印本文 ]  [ 关闭窗口 ]

 
0条 [查看全部]  相关评论

 
推荐图文
推荐资讯
点击排行
 
 
购物车(0)    站内信(0)     新对话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