农村打听网 | 手机版 | [全国] 切换      附近的消息
高级搜索 标王直达
免费发布信息
 
当前位置: 首页 » 资讯 » 三农信息 » 正文

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武康镇灯塔村的城镇化-跨村集居

放大字体  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:2014-01-08  来源:浙江在线-今日早报  作者:吴佳妮 赵方正 蔡伟丽  浏览次数:4113
核心提示:从村里老宅搬进镇上排屋,浙江省湖州市德清镇探索农村宅基地跨区域置换新模式 此次参与农村宅基地跨区域置换的农户共有128户,以自愿组合的形式,两户一起建造三层联排,有两种外观不同的联排,由农户自行选择,并抽签决定位置。由灯塔村委提供统一的建造图纸,统一外观、统一户型、统一面积,由农户自行建造房屋。

从村里老宅搬进镇上排屋,浙江省湖州市德清镇探索农村宅基地跨区域置换新模式   

    浙江湖州市德清镇上柏鸿丰新村房屋已基本建好,许多村民准备搬到新家过年
浙江湖州市德清镇上柏鸿丰新村房屋已基本建好,许多村民准备搬到新家过年

农村打听网资讯 今年春节,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武康镇灯塔村的许多村民,都准备在新房子里过年。不过,他们的新房子不在灯塔村,而在与灯塔村相接的上柏鸿丰新村集聚点,距离上柏集镇中心500米左右。

灯塔村村民跨村到镇上居住,得益于德清县的一项农村“新政”—灯塔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。

曾经,农村建房的集体土地只能由本村的农业户口的农民才能享受,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户异地搬迁,也限制了中心村的壮大发展。

如今,德清县在农村宅基地置换方面走出了一条新路。2012年,德清灯塔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启动,实施村庄“跨村集聚”,探索农村宅基地跨区域置换机制,打造城乡一体新农村。

为什么要跨村集聚?灯塔村紧邻上柏村,而上柏村距农贸市场、医院、学校等都很近,这些公共资源可以使两村的村民更好地共享。对上柏村来说,既可以促进上柏中心村的发展壮大,又带动了上柏村的三产发展。

项目启动后,因为是首次尝试跨村集聚居住,再加上是先拆后建,要做通村民的思想工作,难度可想而知。

武康镇农办多次组织民意调查和现场走访,在充分尊重民意的基础上,按照规划先行、节约集约、循序渐进的方式,科学推进。

此次参与农村宅基地跨区域置换的农户共有128户,以自愿组合的形式,两户一起建造三层联排,有两种外观不同的联排,由农户自行选择,并抽签决定位置。由灯塔村委提供统一的建造图纸,统一外观、统一户型、统一面积,由农户自行建造房屋。


目前,这128套房屋基本建造完毕,许多房屋已进入装修阶段。今年,许多灯塔村村民将搬入新家过年,而这片新房子,也有个响亮的小区名字—鸿丰新村。

整个灯塔村跨村集聚工程完成后,灯塔村将新增耕地119亩,除去上柏新安置区52.64亩,最终结余土地指标60余亩。灯塔村老宅基地的土地可以相对连片,经过复垦,达到标准耕地,已经能够适度发展规模农业。

这些复垦的耕地,使用权都归原住民所有,也就是说,从灯塔村置换到上柏村的村民,还能够回到老家祖宅土地上去种种菜。将来,这些连成片的耕地,还将流转至农业大户,形成农业规模化经营。

相关阅读:逐渐消亡的自然村     
逐渐消失的自然村
逐渐消失的自然村
 国文联副主席、国务院参事冯骥才近日透露,相关部门最新的统计数字显示,我国的自然村十年前有360万个,现在则只剩270万个,一天时间消失的自然村大概有80个到100个。
    在冯骥才看来,很多传统村落就是一本厚厚的古书,只是很多还来不及翻阅,就已经消亡了,保护传统村落成了迫在眉睫的事情。值得庆幸的是,国家相关部委已经开始了这一浩大的保护工程。
每一个传统村落都有独特的风土民情,“五里不同风,十里不同俗”,就形象描述了传统村落的风情各异。冯骥才说,我国的物质文化遗产最大的是长城,而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大的就是村落。
    冯骥才:第一,传统村落是比较好的历史建筑;第二,选址、格局有自己的特色和历史;第三,村落里有有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,而且已经列入了国家非遗名录。在极速现代化、城镇化的过程中,很多传统村落都消失了。我们最近在做调查,严格意义上,山东省一个传统村落都没有了。前些年我们去山西,有的地方还能看到传统村落,现在有的已经消失了。
清华大学建筑系的陈志华教授曾是梁思成、林徽因的学生,从1989年开始,20多年里,他率领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的乡土建筑研究组,一直在各个传统村落间奔波,专门从事的就是乡土建筑遗产的研究和保护工作。陈教授说,乡土建筑是摆放在子孙后代面前的一扇窗,它清晰地投射出一方水土的前世今生。
    也有人提出质疑,社会在进步在发展,为什么一定要让传统村落里面的人依旧苦哈哈的过日子?冯骥才对此回应,保护传统村落与当地百姓提高生活质量并不矛盾。
    究竟怎样才能更好保护好散落在各个角落的传统村落,成了迫在眉睫的问题。冯骥才说,文化部、国家文物局等部门已经联合制订了“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工程”,先要对传统村落进行全面的盘点,了解了家底后再实施一对一的保护方案。
冯骥才说,保护传统村落会是一个庞大的工程,也许十年八年都做不完,但它就像传递火炬一样,一定要把前辈留下来的精华小心翼翼地传给下一代,这是他们这一代人的文化责任。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
 
 
[ 资讯搜索 ]  [ ]  [ 告诉好友 ]  [ 打印本文 ]  [ 关闭窗口 ]

 
0条 [查看全部]  相关评论

 
推荐图文
推荐资讯
点击排行
 
 
购物车(0)    站内信(0)     新对话(0)